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姚述

好的韌帶拿賽揚,壞的韌帶進刀房—認識尺側副韌帶撕裂 (上)

已更新:2018年6月24日


約莫十年前,只要投手球速達到95mph以上,電視轉播畫面就會用紅底顯示,甚至出現動畫;現在,球速動輒100mph的球員更是不在話下,處於這個步調及球速不斷成長的加速世界,球員們的未來是否會因為比拚火球而造成影響呢?



隨著Tommy John手術的盛行,尺側副韌帶 (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UCL)的傷害儼然成為投手間的夢魘,UCL能夠抵抗投擲時所造成的肘關節外翻壓力,尤其在投球時的 Cocking phase(註一)最為重要。每次投躑對 UCL所造成的輕微創傷會逐漸累積,超過韌帶承受的極限時它就可能斷裂。


在這個年輕世代,尺側副韌帶撕裂 (UCL tear)的個案正明顯增加。根據統計,在某診所進行的 UCL重建手術中,年輕選手在 1994~1998年間只占 7%;但在 2004~2008年則大幅提升到了 26%。讓人不禁懷疑,受傷率的暴增只是單純因為診斷能力的提升嗎?還是與現代訓練方法的改變有關呢?


那就讓我們來談談甚麼是容易造成UCL受傷的危險因子?

  1. 投球數:在年輕的選手中發現,只要是投球局數越高、熱身與比賽用球數越多,以及每年投超過八個月的投手,肘部受傷的風險較高;投手每投10顆球就增加 6%肘部疼痛的風險,當球數超過 75球時則會增加 50%的風險。

  2. 投球機制:雖然完美的力學並不存在,但某些機制的確會增加肘部的外翻壓力,增加 UCL的受傷風險。研究發現,投手在投球期間若出現肩外旋角度過大、軀幹旋轉較晚或是軀幹向對側(非投球側)傾斜超過 10°的情況,肘部的外翻應力便會增加。

  3. 球速:一般也認為肘關節的負擔和更快的球速有關,具體而言,被歸類為高球速的大學投手都有兩個共同的特徵:第一是「較大的肩外旋角度」、第二是「軀幹向對側傾斜角度過大」。當軀幹向對側傾斜時,會間接增加投手肩外旋的角度,這會讓球的加速期延長,投手也因此能投出更快的球。有趣的是,增加球速的同時,如第二點所提到的,肩外旋與軀幹傾斜角度增加反而會提高傷害風險,要如何在這之間取得平衡,還需要更多這方面的研究告訴我們答案。

  4. 活動度:若兩側肩關節「內外旋角度和」差異大於7度時,會有比較高的受傷風險(一般兩側角度和差異約1度)。


接下來聊聊傷後治療的部分,一般分為開刀(手術重建)與不開刀(物理治療與藥物注射)兩種途徑。


如果選擇不開刀(物理治療等保守治療):

對於部分患者來說,物理治療和注射都有很好的成效,與重建手術相比,保守治療也能更快回到球場並減少軟組織的損傷。

如果符合下面幾點的話代表你適合執行保守治療

  1. 急性韌帶撕裂

  2. 肱骨側面損傷(近端 UCL受損;下方有解釋原因)

  3. 年齡較小

  4. 對於手肘使用需求較低或是職業生涯較短的球員


單就第四點來說,保守治療對於職業棒球選手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但現今大部分的球團依然會針對那些 UCL並未完全斷裂的選手,優先採取保守治療後再評估成效,必要時才執行重建手術(也就是大谷目前的狀況),畢竟這攸關恢復時間的長短,以及球員究竟何時能回到場上。


根據統計,PRP注射後配合執行物理治療,有 73%的運動員收到不錯的成效,67%的職業運動員能夠恢復到受傷前的實力。

決定你是否可以成為那 67%的關鍵,除了撕裂的嚴重度外,受傷的位置也十分重要;研究發現 UCL遠端斷裂(靠近尺骨側)的運動員預後極差, 比起近端撕裂(靠近肱骨側)的個案,採取非手術治療失敗的機率會高出 12.4倍!


下一篇我們會介紹保守治療的運動介入以及重建術後的訓練,一起看看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受傷的球員恢復身手吧!


by Bigkid34

========================================================


註一:Cocking phase這個時期的目的是做出旋轉扭力,以利將球加速,此時壓力都會集中在UCL及肩膀上。



圖片來源:google.com

參考資料:

  1. Optimal management of 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 in baseball pitchers, 2018, elizabeth e Hibberd et al.

  2. Nonreconstruction Options for Treating Medial 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ies of the Elbow in Overhead Athletes, 2018, Nicholas J. Clark et al.

3,596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